張家祖廟,位於舊名下七張犁(今西屯協和里一帶),原是祖籍福建汀州府寧化石村的馬堂張氏後裔所建的祠堂。
張家祖廟於光緒三十年興建,臺灣光復以後,歷經幾次大修,現存的臺中張家祖廟坐西朝東,是一座兩進兩廊四護龍的四合院祠宇建築。祖廟前有寬廣的前埕及半月形的門口塘,建築格局與中部地區的傳統民居似,建築本體以中軸線左右作法各有不同最具特色。







三開間的前廳與正廳,均用柱廊形式,柱廊內,左右次間為紅磚斗仔砌牆體,前廳紅磚牆上開八卦三櫺竹節窗,窗外框以磚雕構成,兩邊圖案及雕法各有明顯差異。正廳紅磚牆上開直櫺木窗,形式較前廳簡單。廳堂室內大木結構多用硬山櫚檁,只有兩廳的前檐廊及左右牆廊有雕刻及彩繪的抬樑結構。屋頂全為硬山形式,兩廳及內外護龍的院門屋頂都有彎曲起翹的燕尾脊。 張家祖廟因三川殿屋瓦塌陷,臺中市政府為維護珍貴文化資產於85年2月進行修護工程,於87年4月竣工,總工程費用伍仟肆佰萬元。


台中家商 小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過太陽餅的歲月,一定要提及太陽餅的發明人「阿明師」,魏清海先生世居台中縣神岡鄉社口村,十三歲起即在神岡鄉社口村昆派餅店學習製餅,「阿明師」魏清海先生在學成昆派餅藝後又將早期的酥餅加以精心改良,於民國三十八年與郭丁先生在台中巿北屯開設了「元明商行」,開始製作起漢餅與太陽餅的生意,這正是台中-太陽餅開山始祖的由來;民國四十三年「阿明師」魏清海先生攜子魏建三「阿郎師」應林紹松先生之邀共同創立太陽餅店,從此奠定了太陽餅為台中名產的聲譽並建立了太陽餅顯赫的口碑!



直到民國八十一年,台中縣政府及縣立文化中心為記述正確的地方史料,

方對於太陽餅的文化加以尋源追根,建立了較完整的太陽餅史蹟,並且記錄於中縣口述歷史第二輯。



然而,「阿明師」魏清海老師傅與「阿郎師」相繼過世後,唯一製餅技術的繼承人就是魏清海的義子林祺海先生。林祺海為感念義父與義兄一生中對太陽餅的付出與貢獻,於是在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一日將太陽堂正名為「阿明師老店太陽堂」以緬懷太陽餅的歷史由來,

這正是太陽餅發明人承傳店 - 「阿明師老店太陽堂」。







太陽餅的名稱



  以製作糕餅而言,中國人也頗富創意。可以欣賞月亮為名,乃有「月餅」的發明。那麼,有月餅,何不也為感謝太陽公公的德惠大地,也生產個「日餅」,但日餅也許拗口,來個<太陽餅>如何,而金黃色的太陽餅

,還真是像個太陽。

  其實太陽餅的由來,沒有定著,台中縣口述歷史中記載,太陽餅的由來有三種傳說。

  第一傳說是:相傳在中國古老的南方地區,民心純樸,民智未開,有一天突然天昏地暗,民眾以為觸怒了天神,派天狗吞噬太陽,正當民心惶惶之際,有人提議集合所有婦女,以麵粉、麥芽製造糕餅,祭拜天地,讓天狗飽食,不再吞噬太陽,在全民贊同之下,於是製造許多糕餅祭拜,果然太陽復明,因此相沿成俗,而所製造的糕餅,遂被命名為太陽餅。

  第二種傳說是:清朝末年,製造糕餅非常著名的賀日昇,有女初長成,賀日昇的弟子陳維民看見小姐花容月貌,依其容顏製成太陽餅,以純正麥芽糖做心,表達甜蜜思慕之情,在招親會上大獲賀師傳的青睞,遂將愛女許配給他。此後,賀師傳還以陳維明所做的太陽餅當做喜餅,分贈給親友,深獲好評,所以太陽餅又有千金餅的美名。   

  第三種傳說是:太陽餅的形狀渾圓,中間蓋有紅色的店記,形似太陽,數十年前不知誰取名為太陽餅,就此流傳下來。

  上述太陽餅傳說,既是祈天教敬地,有聖餅,神餅之意,又可以緣訂三生作為喜餅

,而紅色做店記,更充滿著傳統糕餅的古意。當你為人訴說太陽餅的由來時,可以以上述三選一。





--------------------------------------------------------------------------------



也叫泡餅、細餅

  太陽餅主要以麥芽糖為原料,麥芽糖甜而可口,並且有清爽喉嚨,治療咳嗽的效果。因此,太陽餅的麥芽口味,是早期富有人家的茶點食品,故稱細餅,乃取其餅之細緻高尚品味,高價錢而名之,有的老人及小孩則取豆漿浸泡而食用,故也叫泡餅,太陽餅的香酥可口,甜而不膩,配合飲茶,或一面浸泡一面食用,自有不同可口的風味,這就衍生了太陽餅成為敬老尊賢最好的禮餅,在五十年代的台灣,太陽餅以泡餅方式食用,是老人家的專用點心,而那個年代的小孩,欣羨之餘,能夠受到祖父母的賞賜,食用些祖父母飲用剩餘的泡餅,真是人生的幸福。

  朋友們,把太陽餅買回去,泡在豆漿裡,泡在開水裡,泡在茶湯裡,體驗一下,太陽餅的泡餅滋味

台中家商 小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6月22日訊】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台北二十二日電) 針對嘉義八掌溪事件奪走四條人命的國家賠償案,法務部法律事務司長陳美伶今天表示,除劉智夫婦及楊子忠應已獲賠償外,法務部已於日前同意行政院就林中和的七百多萬元賠償金的來函,至此八掌溪事件的所有罹難者均獲得了國家賠償。
民國八十九年七月間,由於政府救援單位行動遲緩台南縣民林中和、楊子忠及嘉義縣民劉智夫婦等四人在八掌溪不幸被洪水沖走罹難。事件發生後,政府有關單位都曾出面道歉,並主動與家屬協商善後事宜,希能以最大誠意面對面與家屬溝通。

內政部曾在去年七月二十七日召集有關部會協調後,達成處理八掌溪事件相關善後事宜的十項具體決議,其中,第九項決議是有關「國家責任」事宜,因涉及跨部會及地方政府權責,由法務部協同內政部、國防部、經濟部等各單位與罹難者家屬協議處理。

法務部也在去年八月下旬首度邀集各部會、地方政府等官方代表,積極研商嘉義縣八掌溪事件的國家責任事宜。經過多次協商,嘉義縣政府終於在今年一月十五日與劉智夫婦及楊子忠等三位罹難者家屬達成協議。林中和部分則因家屬不滿慰撫金額偏低,尚未達成結論。

不過,在有關單位努力下,最後一名罹難者家屬的協調部分終於在今年四月間達成共識,也使得整個八掌溪事件國賠部分暫告一段落。民主進步黨台南縣黨部更在今年的六月七日召開記者會,邀請四位罹難者的家屬出面感謝社會各界的協助。

對於這次的八掌溪國家賠償案,法律事務司長陳美伶今天表示,依一般的作業程序,內政部對於超過六百萬元的國家賠償金,都必須陳報行政院核定,而行政院通常會再要求法務部了解是否妥適。

她指出,在這次國家賠償事件中,劉智夫婦以及楊子忠罹難者的家屬們已獲得一千五百餘萬元的國家賠償金,也應已核發。不過,由於國家賠償金的預算不足,在這三位的國家賠償金中有部分金額是必須動用第二預備金支付。

至於林中和的家屬獲七百萬元國家賠償金部分,她強調,也必須動用第二預備金支付。

台中家商 小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蒲公英的天空自由自在,


§    蒲公英的力量天下第一,


§    蒲公英的種子代表勇氣,


§    蒲公英的成長就在四二,


§    蒲公英勇敢追夢,散撥幸福的種子。

台中家商 小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20 Sat 2010 19:49
  • 孤兒


在莫斯科,他們把身體有缺陷的孩子,集中收容到孤兒院。在十號孤兒院,所有孩子都厭厭一息。照顧他們的人,從不正眼看他們,也不付出情感。何必呢?反正他們這樣的小孩,最終會因為缺乏互動,獲判失智送去精神病院,而送去精神病院的孩子,多半沒幾年就死了。

  然而,莎拉第一次在十號孤兒院看見凡亞的時候,事情有了轉變。那時,她在探視一個盲眼病童,就在要離開的那一刻,聽到背後傳來一個小男孩說:「請妳下次再來。」莎拉轉頭,看見凡亞,凡亞綻放著笑容,眼睛都瞇了起來。莎拉詫異,這孩子身處地獄一般的地方,為何能笑得這麼燦爛?


  不只是莎拉,薇卡也在偶然機會見到凡亞,大受他特殊魅力的吸引。從此,兩個互不相識的女人,分別奮不顧身踏上援救凡亞之路,這一路長達5年。甚至不止她倆,其間還有人權律師辜利葛利,寄養媽媽桑雅,英國女人琳達等等,都分別用自己的方式為他拼命!


  是什麼樣的特質,讓凡亞異於其他院童,激發每個見過他的人,都像失心瘋一樣,心繫於他?


  十號孤兒院上演的這段故事,讓人看見,有悲慘境遇的人,不一定就註定走向悲劇的人生,當年才四歲的凡亞,就已經用他的態度,決定了自己的人生。而人都有奮不顧身的時候,激發他們這麼做的,絕不僅僅只是憐憫而已,他們說,那叫做「凡亞效應」!


  英國媒體評論,凡亞的故事,就像狄更斯的小說,在看似悲慘的境遇中,讓人讀到溫暖的生命力;而凡亞一路尋求生存的掙扎,絕不是個悲劇,更像一齣高潮迭起的冒險故事。


作者簡介


亞倫.菲爾普斯 Alan Philps


  牛津大學畢業,主修阿拉伯文及波斯語文。投身新聞界逾20年,主跑政治及戰事,先後擔任路透社和英國《電訊日報》駐莫斯科及中東等地的特派記者。派駐莫斯科期間,他報導了一則俄國孤兒院不當對待院童的新聞,並進而投身長達多年協助援救這個孤兒的行動。目前他和他太太莎拉住在倫敦。


約翰.拉哈斯基 John Lahutsky


  原名凡亞.帕斯圖霍夫,一九九○年出生於莫斯科,因早產雙腳有缺陷,被迫進入孤兒院,經歷非人道待遇的童年。經過幾個熱心人士多年的努力,終於讓他得以透過跨國收養,脫離差點毀滅他的國家與生活環境。接受收養之後,與美國養母寶拉.拉哈斯基同住在賓州伯利恆市,改名約翰.拉哈斯基。他目前是高中生。


譯者簡介


林淑娟


  自由譯者,譯作包括《包法利夫人》、《把托斯卡尼帶回家》、《姊姊的守護者》、《萬世師表》、《劃破地毯的少年》及《我的孤兒寶貝》等。


台中家商 小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噹!噹!噹!上課鐘聲響遍校園的各個角落,每天都是這個熟悉的聲音將我帶進課堂中。像綿 羊的 老師以及有如五色鳥聒噪的同學陪著我學習。我總是愉快的享受學校的每一天,直到放學後,才一一告別即將變得寂靜的校園。


記得有一天,那是個令人既興奮又害怕的日子,可不是嗎?這一天要打預防針啊!!真是可怕!


到了那節課,大家的臉上都掛著一種無用言語形容的表情。


一到保健室,醫生先幫我檢查口腔和體溫,他問我擠個問題之後,就開始進入打針的階段,剛開始很緊張,不過後來想到以前的經驗,就放鬆多了。只是,打針前我做了一件愚蠢的動作-----轉頭看針筒。就在我瞪著針頭的當下,心中的恐懼感不斷攀升,我趕緊閉上眼睛,大概臉上呈現出痛苦的表情吧!同學說:「林聖芳,你不能哭喔!當班長的人要很勇敢喔!


霎時間,我強忍著痛,唉!男兒有淚不輕彈,說什麼都不能哭!


打完針後,我和同學都覺得,打針的確不可怕,就像被蚊子叮一口一樣,所以沒什麼好緊張兮兮的!


在學校的每一天,都讓我覺得新鮮、有趣。我更希望能和新的班上同學好好相處並成為好朋友,這樣,相信我在學校的每一天都是令我深刻感動的一天。

台中家商 小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